美丽的贝加尔湖,湖底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
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
月光把爱恋洒满了湖面
两个人的篝火照亮整个夜晚
......
一首《贝加尔湖畔》,唱出了贝加尔湖的婀娜多姿,柔美多情,令人深深陶醉其中。
贝加尔湖现位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部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北海,也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贝加尔湖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库容23.6万亿立方米,足够地球人喝50年。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淡水资源宝库,不充分开发利用实在可惜。据媒体报道,中国地球之井公司计划在贝加尔湖建立瓶装水工厂,每年可开采贝加尔湖水200万吨。如果这一计划得到执行,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可以喝到贝加尔湖纯净的湖水了。
经探测,贝加尔湖最深处可达1637米,为世界第一深湖。然而就在这碧波荡漾,风景优美的湖底,隐藏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什么东西呢?尸体,还是25万具之多,那这些尸体是怎么来到贝加尔湖底的呢?这就要从一段100多年前的历史说起。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正式在俄国建立了起来。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列宁主张跟德国签订停战协定,退出一战,这遭到了沙俄临时政府和协约国的反对。
一方面国内沙皇、贵族、军官、资产阶级、地主等势力联合起来组织临时政府,掀起反革命运动。面对苏维埃这个新生事物,英法日美等国很恐惧,生怕革命的火种传播到自己的国家,于是纷纷支持俄国内反革命叛乱,企图联合起来一起绞杀苏维埃政权。
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刚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显得很被动,因为自己还未组建强大的军队应对这种危险的局面,至1918年夏,苏维埃共和国丧失了四分之三的领土。
为了捍卫新生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颁布组建工农红军的法令、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成立地方军事机构、全国实行普及军训制、实行普遍兵役制的法令,俄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还决定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将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道上来。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反革命势力组建的白军,虽然看起来实力很强悍,但是由于鱼龙混杂,缺乏统一指挥,各有各的算盘,国外干预势力都是为分割俄国利益而来,他们也是各怀鬼胎,也就难免被内线作战的红军各个击破了。
当然苏维埃的胜利少不了中国军团的功劳,中国北洋政府派出参加一战的远征部队和在俄劳工大约有5万人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如张福荣领导的中国军团、任辅臣领导的红鹰团、包清山领导的中国营。
1919年11月,白军临时政府所在地鄂木斯克即将被红军攻占。为了保存实力,白军总指挥高尔察克决定率残部横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逃往太平洋沿岸,以便寻求日本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
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包括反对苏维埃、沙皇的支持者、贵族、主教、僧侣、妇女、儿童等75万多人,总共125万人。跟随他们一起秘密押运的还有500吨的金块,这是沙皇拨给高尔察克的军费。
高尔察克
刚从鄂木斯克启程时,气温也就在零下20度左右,这对沙俄人来说不算什么。走了1000公里以后,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大雪飘飘,这些人的噩梦开始降临。没过多久,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冻僵的人、丢弃的雪橇、冻死的马匹,连同死尸铺满了西伯利亚的道路。当然,那500吨的金块也不知所踪,消失在西伯利亚的荒野。
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行军,从鄂木斯克来到了2000公里外的贝加尔湖畔,队伍已从原先的125万人减少到25万人。为了最后的安全,必须横穿80公里宽的贝加尔湖。25万人开始横穿3米厚的冰面,然而随着暴风雪而来的是极度的严寒,气温骤降到零下60多度,冷已经深入骨髓,穿熊皮、裹海豹皮也毫无用处。
就这样,25万的生命变成了贝加尔湖上的冰塑。第二年春天湖水解冻,这25万具尸体连同人们的绝望一起沉入了深深的贝加尔湖底。
本文是铭苏先生地缘与国际关系类原创文章第48章,喜欢的读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铭苏先生(mingsu188),阅读其他全部原创文章。